全球氫能應用情況回顧
發布時間:
2023-11-27
全球氫能應用情況回顧
023年9月,國際能源署(IEA)發布《2023全球氫能回顧》,明確為了實現全球氣候目標,迫切需要將現有應用中的氫氣來源轉變為低排放氫氣,并將其拓展到重工業或長途運輸的新應用。
整體情況
2022年,全球氫氣使用量達到9500萬噸,相較于2021年IEA的預估值增加近3%,這一增長趨勢直到2020年才因疫情爆發和經濟放緩而中斷。總體而言,氫氣應用量持續增長,但仍然集中在傳統應用領域,如工業和煉油。
除歐洲外,所有主要消費地區的氫氣用量都增長強勁。受俄烏戰爭影響,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飛漲,導致化工等行業活動縮減;而中國較前一年氫氣用量增長5%,仍然是全球最大單一氫氣消納國家,占比全球氫氣使用量近30%(是第二大消納國美國的兩倍多)。
煉化行業
2022年,煉油用氫量超過4100萬噸,達到201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北美和中東地區的需求增幅最大,合計超過50%,約占2022年全球增長的四分之三。
煉化用氫來源方面,約80%在煉油廠現場生產,其中約55%來自專門的氫氣生產,其余為副產氫氣(如石腦油裂解爐),只有不到1%氫氣的是使用低排放技術生產,而其余20%來源于商用氫*
2022年,煉油行業共使用了約25萬噸低排放氫氣,與2021年幾乎相同。根據已公布低排放氫氣生產項目預測,預計到2030年,煉油廠能夠生產130萬噸低排放氫氣。
工業領域
2022年,在工業使用的5300萬噸氫氣中,約60%用于氨生產,30%用于甲醇,約10%用于直接還原鐵。除了傳統工業應用外,氫在新工業應用中的用量也在增加,特別是100%氫氣直接還原鐵以及高溫供熱,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,到2030年,該類應用將占全球工業氫能需求的16%。
2022年全球工業用氫量較2021年增長2%,主要由于全球氨需求增長0.4%,甲醇需求增長5%,DRI(直接還原鐵)需求增長4%。中國仍然是工業用氫的主要國家,占全球工業用氫量的35%。2022年,工業領域中低排放氫氣產量約為28.5萬噸,其中90%以上的產能依賴化石燃料+CCUS技術制氫。根據已公布低排放氫氣生產項目預測,到2030年,工業領域低排放氫能可達到300萬噸
交通領域
與2021年相比,2022年道路運輸中的氫氣用量增長約45%。燃料電池汽車(FCEV)保有量方面,隨著重型燃料電池卡車銷量的增加,整體份額正在迅速增加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輕型車方面,2022年中國新增超200輛燃料電池乘用車,區別于以往只在中重型車領域部署燃料電池汽車。中國重點發展重型燃料電池汽車,并積極部署燃料電池卡車。盡管全球只有約20%的FCEV在中國,但其消耗的氫氣占道路運輸所用氫氣的一半以上。
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,到2030年,將有近800萬噸氫氣直接用于交通領域,尤其是道路交通(50%)和航運(45%)行業。此外800萬噸氫氣將用于生產氨和合成燃料,以滿足海運和航空需求。
加氫基礎設施
截至2023年6月,全球約有1100座加氫站。其中,中國有超過300座,歐洲約有250座,韓國和日本約有180座。
自2019年以來,韓國車站比例一直保持在140至200之間。其他主要市場(即中國、日本和歐洲)車站比例少于50輛。
相關新聞